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
本网讯(通讯员 郭心怡)九畹溪镇界垭村是秭归县2021年度和美乡村试点村。近年来,该村以“仙女山下,浪漫界垭”为主题,按照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总体思路,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。
践行“和”的理念,擦亮乡风文明底色。界垭村深挖屈原文化,将其至善、至诚、至真、胸怀天下的浪漫融入到乡村建设中。一是遵循“保留村落文脉,还原乡土气息”理念,拆除违章建筑,保留房屋青砖绿瓦马头墙的峡江风格,原汁原味展现乡村风貌;二是依托现有家祠,打造家训家规,并将村内“赤膊墙”改造成浪漫樱花墙,以墙体彩绘的形式讲好界垭故事,宣传界垭文化;三是修建茶鼓、紫藤、诗歌长廊。界垭村是屈原植兰树蕙时《山鬼》的创作之地,有着“仙女山下写山鬼,青龙寺前茶鼓鸣”的美名,为延续茶鼓文化,建设茶文化博物馆,挖掘文化内涵,做好文化传承。
描绘“美”的画卷,厚植生态宜居亮色。界垭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势,聚力生态环境保护。一是节点打造群策群力。巧借山势,发动群众,依托浪漫文化打造“樱花茶园、仪廉亭、思源井、忘归亭”。二是交通环境提质扩面。按照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标准,硬化公路31.17公里,村内交通基本实现“大循环、组组通、户户到”的格局。三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。改造无公害化厕所410户,新建公共厕所2处,排污管网2千米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%,安全饮水全覆盖。四是生态环境共管共享。严守耕地红线,界垭森林覆盖率高达到90%以上,村内聘请护林员、河长,定期分片区巡山护河,召集志愿者沿河道、沟渠清理垃圾,确保山体保护良好,水体清澈无污染。
保持“进”的态势,凸显产业发展特色。界垭村发挥自然地理优势,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。结合“茶叶香山,桃醉界垭”的特色主题,立足实际,探索“农业+旅游”融合发展模式,打造茶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。抢抓项目机遇,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模式,招纳长阳企业家来界垭村创办三峡世家度假山庄和北斗七星茶厂,每年为126户脱贫户每户分红2万余元;鼓励在外乡贤返乡创业,成立湖北秭九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流转土地181亩,发展猕猴桃、草莓、李子等小水果产业,辐射带动100余户农民就业;与宜昌海关签订500吨茶叶出口协议,延长茶叶产业链,衍生带动发展特色农家乐、民宿3家,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家。2022年村集体经济创收328600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00元,高于全县平均水平。以一村多业的模式带活了一方产业,确保装满“米袋子”,充实“菜篮子”,实现村强、业兴、民富“三赢”效果。
构建“融”的格局,彰显民生共享本色。界垭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因地制宜,总结出“五民方法,融合共建”经验。一是集聚民智,实现项目建设中的民主。结合“筑堡强基,共同缔造”理念,尊重百姓意愿,提高百姓参与度,探索创新共同缔造方式方法,建设美丽庭院,经营美丽村庄。二是发扬民主,实现换届选举中的民主。坚持选民登记不漏一人,选举步骤不漏一步,让群众意图与组织意图充分结合,选优配强了新一届村“两委”班子。三是反映民意,实现立法过程中的民主。积极响应基层群众呼声,关注群众身边“小事”,通过意见箱和“宜格微治理”平台,2022年收集意见建议110多条,解决群众纠纷22起,村委会多次被评为“优秀村集体”“优秀党组织”。四是激发民力,实现公益维护中的民主。健全完善公益事业管护履责机制,每月定期开展村落夜话、屋场会、村民代表会,实行村、组、户三级垂管同治。五是改善民生,实现产业发展中的民主。多部门联合争取资金140万,由村集体发展小水果示范园,发展小水果300多亩,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。
如今,界垭村旧貌换新颜,绘就“一处美”向“一片美”、“外在美”向“内在美”、“一时美”向“持久美”的美好蓝图。
(来源:县财政局)
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秭归发布官方微信
关注新浪微博
秭归发布